查看原文
其他

道法自由 | 圣地三十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2-09-16

独角兽导读

《圣地三十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道法自由


去年8月的一个夜晚,我坐在赫尔辛基中心海港的一家咖啡厅里发愁。最初计划北欧之旅时,我曾打算从赫尔辛基驱车去Savonlinna,看看名闻遐迩的Olavinlinna城堡。后来考虑到留给芬兰的时间有限,花两天时间驱车600多公里来回只为看个城堡未免有些不值,于是把目的地定在了离赫尔辛基100多公里的古镇Rauma,当天的旅馆也定在那一带。然而离开赫尔辛基的前夜,Savonlinna这个名字却像块磁石一样吸在我的思绪里,无论想出多少理由都无法挥之而去。结果是第二天我不顾一切地先去了Savolinna,然后在半夜时分赶回Rauma的旅店,一天之内驱车近800公里,横穿了整个芬兰南部。

 

Olavinlinna城堡。摄影:张平。


回首在赫尔辛基的那一夜,我一直想不明白到底是Olavinlinna城堡的魅力让我拥有了征服漫漫长途的勇气,还是那漫漫长途引发了我拜访Olavinlinna城堡的欲望。当我们明白我们一生旅行的绝大部分时光其实都被花在了路上的时候,我们是否该问问自己究竟是旅途把我们带往了目的地,还是目的地把我们带上了旅途?当我们对远在他乡的名胜歆羡不已时,我们究竟是在渴慕名胜的美丽还是路途的遥远?

 

人类的思维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求真式”和“求道式”两种。“求真式”思维以希腊哲学和由此生发的现代科学为代表,“求道式”思维则以中国的道行思维为代表。“求真式”思维追求世界恒定不变的本质,“求道式”思维则探寻我们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上生存的方式。“求真式”思维问我们“什么”,“求道式”思维问我们“怎么”。“求真式”思维告诉我们目的地是唯一的价值,而“求道式”思维则会告诉我们旅途才是真正的快乐根源。


真理往往只有一个,而道路则有千万条。目的地往往是被无数现代资讯定义得一清二楚的百科全书条目:我们在上路之前就已经被告知要去看什么,应该怎么看,以及那里的一切应该如何去解释。我们在那里重复他人的观察和经历,成为那个条目的又一个见证人。旅途则是无人定义的,我们自己选择走哪条路,如何走,在哪里加速,在哪里停车。旅途的美丽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听凭我们自己去解说。没有人告诉我们该说什么,我们也就不必重复他人的阅历,甚至不必重复自己的。目的地的魅力在于真知,而旅途的魅力则在于自由!

 


很多年以前,我跟一位德高望重的犹太教贤哲发生了一场严重的冲突,以至于我发现自己坐在他在耶路撒冷的办公室里,面临着一种近乎凝固的僵局。此时,他突然岔开话题,谈起了他即将开始的美国之行:“你知道,我最喜欢的是坐在飞机里的那种感觉:突然之间所有的争执、利益都消失了,我需要做的决定只有一个:晚饭是吃鸡肉还是吃牛肉?”说到这里,他停下来,我们对望了很长时间,然后不约而同地如释重负般叹了口气。接下来的谈判一帆风顺,而我跟他的友谊则保持至今。

 

自由最根本的含义是:我们有能力从自我的奴役中解脱出来。我们生而自由,本来有能力反抗任何外来的枷锁,但如果焦虑和欲望拥有了我们,而不是我们拥有它们,我们就将被自己的心灵束缚而无可救药。旅途正是我们释放自己的绝佳场所,我们已经启程,但却尚未抵达,我们似乎既处于这个世界之中又处于这个世界之外。我们对那些现实的焦虑和欲望暂时无能为力,似乎也就有理由放任不管。


在自由的心灵面前,世界是如此的新奇而又充满魅力!所以旅途里的任何一栋建筑、任何一位路人、任何一处山水都时常让我毫无理由地兴奋异常,迷恋不已。



张平 2010年1月30日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我们怎样与犹太思维相遇

2/ 墙外的斯宾诺莎(之四):平行逻辑何以失效?

3/ 北美看熊

4/ 极地人

5/ 旅行的理由

6/ 无忧

7/ 天涯北极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